(相关资料图)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讯(记者 罗婧 通讯员 张维鹏)近日,在全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上,广西交通设计集团与俄罗斯工程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建多个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平台,联合推广与应用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新方法,发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项目实践、产业推广等优势,推进广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合作。
“我们持续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超大跨径拱桥设计、深水筑港、岩土工程、三维数字孪生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广西交通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铮表示,集团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自2020年以来,科技研发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今年已经达到7000万元。
持续稳定的科研投入,让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掌握了一批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在全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上,该集团研发的“天—空—地—深”智能监测及预警预报技术、超大跨度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系统、岩溶隧道建管养成套技术等吸引了与会嘉宾的目光,引发高度关注。
“目前,大多高速公路项目位于山岭重丘区域,需要修桥、挖隧道,有效提前感知、精准预报地质风险,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科研攻关的目标。”该集团岩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广西勘察设计大师米德才表示,他带领技术团队依托在建项目开展研究,研发了“天—空—地—深”岩土灾害识别及智能监测技术,采取普查(InSAR遥感监测技术)—详查(无人机地质调查技术)—核查(智能监测预警及灾害抢险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高效实现面域形变信息的获取、广域地质灾害的普查、区域地质灾害的核查以及局部地质灾害的核查,配合岩土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全天候、自动化、高精度岩土灾害预警预报,让地质灾害早发现、早治理,降低处治成本和人员伤亡。
记者了解到,该技术已应用在巴田、蒙象、信梧、田西等20多条高速公路的500多个施工点中,累计发出12条红色预警、31条橙色预警。在都巴路那良边坡、天巴路天峨连接线、田西路K40边坡等抢险项目应用中,技术系统发出高精度预警预报,相关部门及时撤离施工人员和设备,降低各类经济损失超8000万元。
“这些技术给地质复杂的项目建设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创造了不少奇迹。”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冯守中对广西交通设计集团聚力科技创新、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
报纸版面截图
标签:
上一篇 : 北上资金连续三周净流出,持续六周加仓这一行业!新能源车龙头持股量创历史新高,透露品牌最新消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3月16日,盛和资源(600392)副总经理毛韶春、黄厚兵,财务总监夏兰田,董秘郭晓雷,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
2022年3月15日,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
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3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
时隔半月之久,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牛肉面红油飘香、包子铺炊烟...
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事业。英国音乐人亚当(Adam)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十几年里,...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